西藏醫(yī)學與宗教原本就是殊途同歸的。藏傳佛教經典《時輪經》中所講的“內時輪”,實際就是人體內脈息運行的規(guī)律;而“外時輪”則是天體運動的規(guī)律。藏醫(yī)將這些觀點運用到醫(yī)學實踐之中,于是提出了養(yǎng)生要充分考慮自然因素,疾病多與生活環(huán)境、四季物候息息相關等古樸的醫(yī)學觀點,這些觀點實際上體現(xiàn)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。

初冬起居
初冬季節(jié)是指藏歷的十月和十一月。這個季節(jié)天氣寒冷,毛孔閉合,因此人體內部的熱量開始積聚,新陳代謝加快。這就需要進食大量的食物以補充能量,如果食物攝入量不足的話,就會導致體質減弱。適宜采取以下措施:
1.盡量選擇含有甘、酸、咸三味較多的食物來食用。
2.常喝肉湯,多吃酥油、乳制品等油脂含量較高的食品,經常用芝麻油涂抹全身。
3.注意御寒,穿保暖的衣服,多曬太陽,多烤火,多熱敷,選擇陽光充足的房屋居住。
隆冬起居
隆冬季節(jié)是指藏歷的十二月和一月。這個季節(jié)天氣更加寒冷,要依照初冬季節(jié)的養(yǎng)生方法,更加小心地保養(yǎng)。可以適當增加油膩食品,多在體內積蓄培根。
隆冬時節(jié),要穿皮衣、靴子,多烤火,曬太陽,適宜居住在樓上。
春季起居
春季是指藏歷的二月和三月。這時陽光溫和,天氣轉暖,人體表面的毛孔也開始張開,體內的熱能逐漸散失,因此培根病比較容易發(fā)作。適宜采取以下措施:
1.多吃含有苦、辛、澀三味較多的食物,比如陳年的青稞面、旱地鳥禽的肉、蜂蜜、開水、姜湯等粗糙的飲食。
2.多到戶外散步,多擦身來祛除培根病,宜在芬芳陰涼的園林中居留。
春季里,要食用陳青稞、干肉、蜂蜜和姜湯,要多運動,勤擦身,多在樹陰下休息
盛夏起居
盛夏季節(jié)是指藏歷的四月和五月。這時陽光日漸強烈,人體所積聚的能量開始散失,體力逐漸被削弱。因此宜吃甘甜、清涼的飲食,忌食含有咸、辣、酸味的食品,忌在陽光下久曬。多用涼水沖身,飲酒要與涼水混合,穿衣宜薄,宜在清涼、芬芳的環(huán)境中居住。
盛夏時節(jié),要進食牛肉、蜂蜜、大米,注意遮陰,常洗冷水澡,喝淡酒,穿薄衣,住在陰涼的房屋里。
季夏起居
季夏是指藏歷的六月和七月。這時雨水豐富、空氣潮濕,河流渾濁泛濫。在這種情況下,胃中的陽氣容易受到損傷,因此適宜進食熱性的食物,尤其是辣、澀、苦味以及油膩的食物,多喝旱谷所釀的酒,盡量居住在樓上,這樣可以達到躲避寒氣的目的。
季夏時節(jié),要穿薄衣,多在樹下乘涼,進食羊肉、清奶和易消化的食物,適量喝酒,睡在屋頂上。
秋季起居
秋季是指藏歷的八月和九月。這時被夏雨壓住的赤巴已經積蓄到一定程度,在秋天陽光的照射下,便會開始發(fā)作,容易引起赤巴病。因此宜食甜、苦、澀味的食物,多用冰片、檀香、馬蘭花等香草熏衣和噴灑居室,可以起到怡神養(yǎng)性的作用。
秋季里,要進食甘、苦、澀味的食物,穿用樟腦或檀香熏過的衣服。
總之,冬季和季夏應該多吃熱性的食物,春季應該多吃粗糙的食物,盛夏和秋季應該多吃涼性的食物。